跟隨靈性老師學習

靈性學生跟老師有很多不同層級。 當某個可能的學生想像他們自己或老師的水準比實際狀況更高時,或當他們將老師視為治療師時,就會產生很多困惑。我們通過誠實的反省和切實的審視,確定自己所處的水準,就能發展出健康的師徒關係。

師徒關係的經驗事實

要避免師徒關係中的迷惑,我們要認識一些經驗事實:

  1. 幾乎所有尋求靈性進展的人都逐步在道上前進。
  2. 多數修行人在多生當中與不同靈性老師學習,分別建立不同關係。
  3. 不是所有靈性老師都已達到同等成就。
  4. 師徒之間的適當關係為何,取決於兩人的精神程度。
  5. 通常人們在靈性道途上越進展,跟其老師的關係就更深。
  6. 同一老師在不同行者的靈性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所以每個行者跟此一老師的最適當關係也不同。

靈性老師與行者的層級

有許多不同層級的靈性老師跟行者

  • 佛教教授像在大學裡一樣授予資訊。
  • 佛法指導教怎麼把佛法應用在生活中。
  • 禪修教練教導方法,就像太極拳或瑜伽老師。
  • 靈性上師依他們授予學生的誓戒不同而分級:在家或出家戒、菩薩戒、密宗戒。

相對應的是;

  • 佛教學生希望獲取資訊。
  • 佛法學員希望把佛法運用於生活。
  • 禪修實習生希望學到放鬆或調練心的方法。
  • 弟子希望增上來世、獲得解脫,或證得佛果。他們準備好受取特定誓戒以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即使弟子希望增進此生,他們將之視為未來解脫或成佛的階段。

每個層級都有其資格,作為一個追求靈性的行者,我們需要考慮自己和老師的背景 – 東方或西方,僧尼或俗人,教育水準,情緒和道德成熟層次,承諾的等級,等等。 因此,慢慢小心地進行是很重要的。

可能的上師弟子的資格

作為可能的弟子,我們需要檢視自己進展的程度,才不會沒準備好就對關係做出承諾。弟子的主要資格是:

  1. 心態開放,不被先入為主的概念所縛。
  2. 有分辨事情合宜與否的常識。
  3. 對佛法跟尋找具格上師有強烈興趣。
  4. 欣賞跟尊敬佛法以及具格上師。
  5. 願意投入。
  6. 具備基本的情緒成熟度跟穩定度。
  7. 具備基本的道德責任感。

根據老師的不同層級,他/她需要逐次增上的資格。一般說來,主要的是:

  1. 跟其自己的上師有健康的關係。
  2. 佛法知識比學生豐富。
  3. 具有實際運用方法在自己禪修跟日常生活的經驗。
  4. 能立下運用佛法於生活的好榜樣。也就是需要:
  5. 持戒
  6. 已遠離粗大煩惱,故有情緒的成熟跟穩定
  7. 教學的首要動機是真誠想利益學生
  8. 教學有耐心
  9. 不作假 (不假裝自己有某些其實沒有的功德),不偽善 (不隱藏自己的缺點,例如缺少知識或經驗)。

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本地的老師有什麼資格,我們有多少時間投入,我們的目標是什麼(現實目標,而不僅是理想的“利益所有眾生”之類的)。 如果我們在建立關係之前檢查可能老師的資格,我們能避免將老師想成神或魔的兩種極端。若我們把導師奉為神,我們的天真會讓我們面臨可能的濫用虐待。如果我們將之想成魔,我們的偏執會阻止我們得到利益。

成為靈性上師弟子與成為治療師病人的差別

靈性師徒關係混亂的主要根源之一,是希望靈性上師做跟治療師一樣的事。例如,某人希望在此生中獲得情緒福祉和良好的關係。成為靈性上師的弟子以實現此目標,在很多方面就會類似出於同一目的而成為治療師的病人。

佛教與心理治療兩者都:

  1. 認識並承認我們生活中的痛苦,並希望減輕它。
  2. 需要與某人合作來認識和理解我們的問題及其原因。事實上,許多形式的心理治療都同意佛教的觀點,也就是自我理解乃是自我轉變的關鍵。
  3. 擁抱強調深入理解問題根源的思想流派,採用務實方法來克服這些問題因子的傳統,以及建議平衡結合這兩種方法的體系。
  4. 提倡與導師或治療師建立健康的情感關係,作為自我發展過程的重要部分。
  5. 儘管大多數古典心理治療都避免使用道德準則來改變病人的行為和思維模式,但一些後古典學派提倡類似佛教的道德原則。這些原則包括對失能家庭的所有成員一視同仁,避免表現出破壞性的衝動,例如憤怒。

儘管有相似之處,但要成為一位佛教上師的弟子和成為一位治療師的病人,其間至少有五個顯著差異:

(1) 建立關係的情感階段。潛在的病患通常在情緒困擾時尋求治療。他們甚至可能有精神疾病,需要藥物來作為治療的一部分。 相對的,可能的佛教弟子並不會將與上師建立關係作為他們靈性道途的第一步。 在此之前,他們應該已經學習了佛陀的教法並開始改進自己。因此他們的情感理當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成熟和穩定度,他們所建立的師徒關係在佛教意義上具有建設性。 換句話說,佛教弟子已經相對上沒有了神經質的態度和行為。

(2) 在關係中所期望的互動。 潛在的病人最感興趣的是有人傾聽他們。他們希望治療師能夠集中注意力於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個人問題,即使是在團體治療的背景下也如此。反之,弟子正常說來不會與上師分享個人問題,也不期望或要求個人的特別關注。即使他們向上師尋求個人建議,他們也不會常常這樣做。師徒關係的重點是聽聞佛法。 佛弟子主要是向上師學習如何克服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普遍問題的方法,然後承擔起個人責任,將這些方法應用於他們具體的情況中。

(3) 預期這段關係所帶來的結果。治療的目的是學會接納生活中的問題,或者盡量減少這些問題,使它們變得可以忍受。如果我們以今生情緒福祉的目標去找一位佛教上師,我們也可能會期望將我們此生的問題最小化。儘管人生是困苦的—這是佛陀教導關於人生的首要事實(聖諦)—但我們可以讓它變得不那麼苦。 

然而,讓我們的情緒跟生活不那麼困苦,只是走入傳統佛教道路的第一步。找尋上師的弟子至少會朝著更大的目標,也就是增上生、解脫或成佛。此外,佛教弟子會對佛陀所說的輪迴有一個智識上的理解,並至少暫時接受它的存在。來做治療的病人不需要考慮來生或除了改善他們眼前的情況外的其他事。

(4) 對於改變自己的承諾程度。治療師的客戶按小時付費,但並不會承諾終生改變態度和行為。 反之,佛教弟子可能為聽教法付費,也可能不會;無論如何,他們還是會正式改變生活方向。在接受安全的方向(皈依)同時,弟子們承諾要致力於發展自我的道路,這是佛陀已經完全走過並教給我們的,也是高度了悟的僧團所努力依循的。

此外,佛教弟子致力於在生活中採取符合道德的建設性行為、言語和思想。他們盡可能避免破壞性模式(惡),轉向建設性模式(善)。當弟子真誠希望從反復出現無法控制的投生中解脫出來時,他們通過正式受出家戒來做更堅定的承諾。發展自我階段的弟子發誓,一生當中都要時時克制特定的行為,這些行為要嘛自然具備破壞性(自性惡),要嘛就是佛陀建議因特定目的而須要避免的行為。後者的一個例子是,僧侶應捨俗服並穿袈裟,以減少執著。佛教弟子即使還沒有完全發願求取解脫,也還是會受在家或出家戒。 

另一方面,治療師的客戶可能同意遵守某些程序規則作為治療協議的一部分,例如遵守五十分鐘的預約時間。然而這些規則僅適用於治療期間,不適用於治療室之外,不需要病人去克制自然破壞性行為,並且也不是終身有效的。

(5) 對上師或治療師的態度。佛教弟子們將他們的導師視為他們努力實現的目標的活生生例子。他們這樣看上師,是基於對上師功德的正確認識,並且在他們的菩提道次第當中,保持和增上這種認識。 相比之下,病人可能會將治療師視為情緒健康的典範,但他們不需要認識治療師的良好品質。把自己變得像治療師一樣並不是這種關係的目的。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通常是要引導病人超越理想的投射。

對「徒弟」一辭的誤用

有時,人們稱自己為靈性上師的徒弟,儘管他們自己、其老師或兩者都未能滿足這些名號的正確含義。他們的愚昧常常導致他們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誤解、感情傷害,甚至虐待。在這種情況下,成為虐待對象,意味著在性、情緒或經濟上受到剝削,或者為了某人想展示權力而被操縱。讓我們來看看西方常見的三種偽徒弟,他們特別容易受到靈性上師問題的影響。

(1) 有些人來到佛法中心追尋他們的幻想。他們讀過或聽說過一些有關“神秘東方”或明星大師的事情,希望通過異國情調或神秘經歷來超越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生活。他們遇到靈性導師後立即宣布自己是徒弟,特別是當上師是亞洲人、穿著長袍或兩者兼有時。 他們也容易對擁有亞洲頭銜或名字的西方教師做出類似的行為,無論這些人是否穿長袍。

對神秘的追求常常會破壞這些追尋靈性行者與導師建立的關係。即使他們宣稱自己是合格上師的弟子,當他們意識到除了他們的幻想外,沒有任何超自然現象發生時,他們常常會離開這些上師。 此外,這些“速成弟子”不切實際的態度和過高的期望常常蒙蔽了他們的批判能力。這些人特別容易受到那些善於偽裝善行的靈性江湖騙子的詐騙。

(2) 有人可能會來中心迫切尋求幫助以克服情感或身體上的痛苦。他們可能嘗試過各種形式的治療,但沒有效果。現在,他們想向魔術師/治療師尋求奇蹟。他們會樂意成為任何給他們加持丸的人的弟子,或是那些告訴他們重複的特殊祈禱文或咒語,或者給他們功課—比如做十萬次大禮拜—就會自動解決他們問題的人的弟子。他們特別喜歡那些讓追求神秘學的人著迷的同一類型的老師。尋求奇蹟的人的“解決問題優先”心態常常會導致失望和絕望,因為即使遵循合格導師的建議,往往也不會帶來奇蹟般的治愈。 “幫我修好它”的心態也會招來靈性庸醫的虐待。

(3) 還有一些人,尤其是失意又失業的青年,來到某些帶有邪教格調的佛教中心,希望獲得存在主義的授權。 有魅力的自大狂用“靈性法西斯”的手段吸引他們。他們向所謂的徒弟們許諾,如果他們完全效忠此教派,他們就會擁有眾多力量。他們進一步通過戲劇性的描述來吸引弟子,猛烈的護法將會粉碎他們的敵人,特別是低等、不純潔的佛教傳統的追隨者。他們通過宏大的故事講述了運動創始人的超人力量,試圖實現徒眾們的夢想:一位強大的領袖會把他們抬高到具有靈性的威權。為了回應這些承諾,這些人很快就宣稱自己是門徒,並盲目地遵循專制老師給他們的任何指示或命令。其結果通常是災難性的。

總結

總之,如同不是所有在佛教中心上課的人都是靈性上師,也不是每個在佛教中心學習的人都是真正的靈性弟子。我們需要精確使用上師弟子這兩個辭彙。這需要精神上的誠實跟不作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