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種類

00:05
由於佛陀的教導傳播到亞洲的不同地區跟文化,當地的人較易接受那些與他們自身原有信仰協調的面向。因此產生出許多不同型態的佛教,各有其獨特的路線與風格,但通通都保存著教法最必要的部分。這符合佛陀的方便法,也就是適應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態而改變教導。

作為今日主要佛教體系的代表,讓我們看看上座部、中國、與西藏佛教各有哪些獨特的特色。

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在東南亞盛行,強調止觀禪修。也就是專注在呼吸跟禪坐時的身體感受,以及非常緩慢走動時,移動的想望以及移動本身。藉由觀照每個剎那的升起與消亡,可以獲得對無常的實際體驗。當這種了解運用在分析自身的經驗時,就能了解沒有永恆不變的,獨立存在於一切事物之外的自我。一切都是剎那變遷著的。如此,可以獲得對實相的了解,而能從自我中心思考以及它所帶來的不快樂當中解脫。

上座部佛教也教導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禪修,但僅在幾十年前他們才在泰國發起一個稱為「入世佛教」的運動,讓佛教參與社會協助與環保活動。

上座部僧侶學習與諷誦佛教經典、為在家俗眾做宗教儀式。這些僧人每天沉默地遊行乞食,而家家戶戶供養食物以行布施。

東亞大乘佛教

東亞大乘佛教從中國發展出來,主要的兩支:淨土宗與禪宗。

  • 淨土宗強調念誦阿彌陀佛,也就是無量光佛的名號,藉此得以往生極樂淨土。這個樂土中一切都幫助人成佛。
  • 禪宗主張嚴格禪修,靜止所有的概念思惟,讓心的純淨悲智合一的自性自然閃現。

不管哪種傳統,僧尼們念誦經典,並依照儒家傳統,特別為俗家人死去的祖先作宗教儀式。

西藏大乘佛教

藏傳的大乘佛教由中亞傳入,保存了所有印度佛教的歷史發展,尤其是佛學大寺的傳統,例如那爛陀寺。因此,它強調學習,尤其是心的本性跟情緒的實相,藉由邏輯推論跟辯論,結合緊密的禪修來探討這些議題。

這些方法在西藏又與印度佛教傳統的密續修持結合,藉由想像以及修練身體內的精微能量把自身轉化為佛。這是來自專注於空性與悲心,加上想像自己成為佛的形相。僅管這種形相有時被稱為「禪修天尊」,這跟天神或上帝是不一樣的意義,而佛教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多神教。每種佛陀的形相都是佛陀一種證悟的象徵代表,例如智慧與悲憫。觀想自己是這樣的形相,並念誦相關的神聖字母(密咒),能幫助我們克服虛妄的、負面的自我形相,並培養該佛形相體現的功德。這種修持是很高深的,必須由完全具格的導師親自指導為之。

藏傳佛教也有大量的念誦跟儀式,經常用來消除負面的力量跟干擾,它們被觀為惡魔形相。當實施這樣的儀式,施法者觀想自己的形相具有無比的力量,藉以獲得禪修能量以及自信來克服困難。藏傳佛教也很強調培育慈愛跟悲憫的禪修技術,也會運用到觀想。

總結

不管是上座部的止觀修持,中國的念誦阿彌陀佛名號,或西藏的辯論跟觀想,所有佛教都符合同樣的規律。它們都提供克服痛苦跟證悟潛能的有效方法,不止是為了自身利益,而是為了利益盡可能多的眾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