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阿拉伯人到來前的中亞

7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將伊斯蘭教帶入中亞之前,佛教已經在這一地區興盛長達數百年。其中沿著絲綢之路一線尤其興旺。絲綢之路是連接印度和中國的商道,通往拜占廷乃至羅馬帝國。對這一地區歷史上佛教傳播的概述可以使我們對伊斯蘭教當時面臨的歷史背景有更好的了解。

地理

根據現在的地理區域劃分,中亞歷史上的佛教地區包括:

1.印度和巴控克什米爾,

2.巴基斯坦北部山區,例如吉爾吉特,

3.巴基斯坦旁遮普 – 包括斯瓦特河谷;興都庫什山脈以南的阿富汗東部地區,

4.阿姆河谷到興都庫什北部,包括阿富汗突厥斯坦至阿姆河流域南部,西突厥斯坦(現在的烏孜別克斯坦東南和塔吉克斯坦南部)南部到阿姆河北部,

5.伊朗東北部和土庫曼斯坦南部,

6.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地區,即西突厥斯坦中部(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東部和塔吉克斯坦西部),

7.至錫爾河以北地區,即西突厥斯坦中部(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東部),

8.中國新疆南部,即塔里木盆地南部邊緣,從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到南部,

9.中國新疆北部,天山和阿勒泰山之間區域,

10.中國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南部地區、四川省西部,雲南省西北地區,

11.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共和國(外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布里雅特共和國。

地圖一:中亞現代地圖
地圖一:中亞現代地圖

這些地區的歷史名稱是:

  1. 克什米爾,首府 –  斯利那加,
  2. 吉爾吉特,
  3. 犍陀羅,主要城市有開伯爾山口烏金(旁遮普)一側的得叉始羅和阿富汗一側的喀布爾,
  4. 大夏,包括奧克蘇斯河谷,以巴里黑為中心,現代的馬扎里沙裡夫附近,
  5. 安息,後來稱呼羅珊,主要城市在木鹿,有時候其位於土庫曼斯坦的部分稱為馬爾吉亞那,
  6. 粟特,後來稱馬維蘭納赫爾,位於奧克蘇斯河和賈克撒特斯河之間,從西往東,主要城市依次大致有布哈拉、撒馬爾罕、塔什乾和費爾幹納),
  7. 沒有確定的名稱,但其中心從碎葉到伊薩克湖,
  8. 沒有確定的名稱,但沿著塔里木盆地南部邊緣有一系列綠洲城邦,從西向東依次有喀什噶爾、葉爾羌、于闐和尼雅;沿北部邊緣有庫車、喀喇沙爾、吐魯番(高昌),兩條路線在敦煌東部匯合,
  9. 準噶爾,主要城市別失八里(唐朝時稱北庭 – 譯註)位於從吐魯番穿越天山的東部通道、現在的烏魯木齊附近,
  10. 西藏,以拉薩為首府,
  11. 蒙古里亞。

地圖二:中亞的歷史地理
地圖二:中亞的歷史地理

在歷史的長河中,儘管其中有些名字幾經變更,我們將固定使用以上名單中的名稱以避免混淆。因此本文中“中國”指以上所涉及所有現在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區,包括甘肅、內蒙古、藏區、滿洲、“漢地中國”南部的山地民族地區、漢地中國(中原);“北印度”主要指中央平原(不包括查謨和克什米爾)、喜馬偕爾邦、印度旁遮普、拉賈斯坦或者西孟加拉邦以東印度共和國的所有州。 “伊朗”指現在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境內地區。 “阿拉伯人”指包括伊拉克南部和整個阿拉伯半島所有民族。

西突厥斯坦和東突厥斯坦

儘管歷史上關於釋迦牟尼生平的說法有好幾種,大多數西方學者認為他生活在前566 – 前486年之前。他起初在印度北部中央平原中部地區傳教。其信徒逐漸將他的教誨傳播到周邊地區,這些地方很快就出現了僧侶社團。佛教通過這種方式逐漸發展成一種有組織的宗教,以口頭的方式保存和傳播著佛陀的教義。

起初,前3世紀中葉,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統治時期前273 – 前232年)的努力下,佛教從印度北部傳播到犍陀羅和克什米爾。兩百年以後 – 即前1世紀,佛教從犍陀羅傳入大夏、從克什米爾傳入于闐時,也第一次進入東突厥斯坦和西突厥斯坦。同時,也從克什米爾傳到吉爾吉特、從印度北部傳到現在信德和巴基斯坦南部的巴魯奇斯坦;穿過伊朗東部延續到安息。根據傳統的佛教史記載,釋迦牟尼的嫡傳弟子中有兩位是大夏商人。然而,沒有證據表明他們此時在自己故土發展佛教。

地圖三:佛教在中亞的傳播
地圖三:佛教在中亞的傳播

1世紀,佛教更加深入西突厥斯坦,從大夏直至粟特。同一世紀,佛教沿著塔里木盆地南緣進一步傳播:經過犍陀羅和克什米爾到喀什噶爾,從犍陀羅、克什米爾、于闐到尼雅的樓蘭王國。4世紀,樓蘭被沙漠吞噬,大多居民定居于闐。

2世紀,佛教勢力達到塔里木盆地北緣,經過大夏傳到吐火羅人所在的庫車和吐魯番。根據一些現代學者研究,吐火羅人源自歐洲,在漫長的東遷旅程中,他們在大夏接受了佛教。東部大夏地區也被稱為吐火羅斯坦。然而在史料中並沒有發現這一地區的人與庫車和吐魯番居民之間有何政治聯繫。

在東突厥斯坦和西突厥斯坦有大量伊朗文化存在,特別是在大夏、粟特、于闐和庫車。結果,中亞佛教在不同程度上逐漸吸納了伊朗的一個古老宗教,索羅亞斯德教。

漢地中國

從前1世紀開始到2世紀,中國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諸綠洲城邦駐軍。然而佛教並沒有在這些殖民地重新獲得獨立前傳入中國內地。

2世紀中葉開始,佛教首先從安息傳入中國。佛教由北部印度、克什米爾和中亞其他地區的僧人傳入中國。中亞和北部印度的僧人們幫助漢人將梵文和犍陀羅普拉克利特語的典籍翻譯成漢文,儘管中亞人起初出於個人需求而鍾情於這些梵文原典。由於沿絲綢之路經常接觸不同民族的商隊,許多僧人諳熟外語。在佛經被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這些中亞人從來沒有將任何索羅亞斯德教的成分帶進來。但是,漢傳佛教中容納了許多道教和儒教的文化特徵。

六朝時期(220 – 589年),中國分裂成許多短命的小王朝,整個國家大致分成南北兩部分。一系列的非漢人政權 – 早期的突厥先民、藏人、蒙古人和滿洲人(金人) – 入侵併入主北方,而南方保持著傳統的漢文明。北方的佛教受到宗教熱忱的擺佈,並成為政府統治的工具;而在南方,佛教是獨立的,強調哲學探討。

由於受到對政府支持佛教寺院心懷不滿的道教和儒教官宦的影響,來自印度的佛教於574年到579年之間在北方兩個國家遭到查禁。然而,(隋)文帝建立了隋朝(589 – 618年),統一了分裂長達三個半世紀的中國。他宣稱自己是佛教中的普天下之君主(梵文:chakravartin,查克拉瓦蒂,在佛教術語中意思是“宇宙之君主”),並宣稱他的統治(589 – 605年)將使中國成為佛教的“淨土”天園,從而將佛教復興到一個新的高度。儘管唐朝(618 – 906年)初期的幾位皇帝傾向道教,他們對佛教發展也同樣予以支持。

東突厥汗國和西突厥汗國

柔然人(又作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 – 譯註)從5世紀初統治著以蒙古里亞為中心、從庫車到朝鮮邊境的一個遼闊帝國。他們信仰一種受伊朗文化影響的于闐式和吐火羅式混合的佛教,並將其引入蒙古里亞。551年,居住在甘肅境內柔然統治下的古突厥人推翻了前者。兩年不到,他們建立的古突厥汗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分。

東突厥人統治著蒙古里亞,信奉當地創立的于闐 – 吐火羅式混合的柔然佛教,並添加了北方漢文化因素。在來自北印度、犍陀羅、漢地中國、特別是吐魯番的粟特僧侶的幫助下,他們把許多不同語言的佛教經典翻譯成古突厥語。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商人,粟特人中有諳熟多語的僧人。

古突厥佛教的最大特點是迎合了普通人的需求,因為它將很多流傳廣泛、受當地民眾崇拜的神靈囊括在佛陀周圍,其中包括傳統的薩滿教、騰格里崇拜和索羅亞斯德教的神祗。騰格里崇拜是蒙古草原上諸多民族接受佛教之前的信仰體系。

西突厥人起初統治著準噶爾和西突厥斯坦北部。560年,他們從白匈奴手中奪取了絲綢之路西端並逐漸遷移到喀什噶爾、粟特和大夏,在阿富汗犍陀羅也建立了一定統治。在擴張過程中,許多人西突厥人接受了佛教信仰,特別是接受了他們所征服地區的佛教形式。

西突厥汗國建立之前西突厥斯坦的佛教狀況

在西突厥人遷徙前的數世紀,在希臘 – 巴克特里亞人、塞卡人、貴霜人、波斯薩珊人和白匈奴的相繼統治過程中,佛教在西突厥斯坦中部和南部保持興盛。去印度朝聖的中國漢地和尚法顯(334 – 420年)於399年至415年途經該地區。據他記載,這一帶分佈著許多佛教寺院。然而在一個半世紀後,當西突厥人到達此地時,發現佛教已經處於衰落狀態,而粟特地區尤著。很明顯,佛教在白匈奴統治期間已經開始衰落。

一般而言,白匈奴是佛教的堅定支持者。例如,460年,白匈奴統治者將從喀什噶爾得到的一片佛陀衣服的碎片作為聖物貢給中國北方的一個朝廷。然而,515年,白匈奴王摩笈邏矩羅策動了一場對佛教的迫害。據說是因為他受到宮廷中摩尼教和聶斯托里教份子的影響。犍陀羅、克什米爾和北印度西部地區破壞最嚴重,迫害在一定程度上還禍及大夏和粟特。

大約在630年,當第二位有名的去印度取經僧人玄奘造訪撒馬爾罕 – 西突厥斯坦位於粟特的首府時,發現雖然信仰佛教的百姓眾多,但當地的索羅亞斯德教對他們很敵視。兩座主要寺院業已關閉、裡面空空如也。然而在622年,玄奘造訪撒馬爾罕的前幾年,西突厥統治者葉護可汗在到訪的北印度僧人波頗蜜多羅的引領下正式皈依佛教。玄奘曾鼓勵這位國王重開附近廢棄的寺院並再多建幾座。

葉護可汗及其繼任者採納了這位中國僧人的建議,在粟特新建了數座寺院 – 不僅在撒馬爾罕,在費爾幹納盆地和現在的塔吉克斯坦西部亦是如此。他們還向西突厥斯坦北部傳播了一種粟特和喀什噶爾形式混合的佛教模式。在怛邏斯峽谷 – 現在哈薩克斯坦南部、吉爾吉斯斯坦西北部的楚河谷地以及現在哈薩克斯坦東南阿拉木圖附近的七河流域,他們也興建了大量的寺院。

和在粟特地區的見聞相反,玄奘描述了喀什噶爾和大夏佛教寺院的興旺。這些地區屬於西突厥控制下的另一個較大區域。在喀什噶爾,寺院成百、僧侶數万,在大夏,這個數字則過之而無不及。整個地區最大的寺院是位於大夏主要城市巴里黑的納縛僧伽藍。該寺院是整個中亞的佛學高級研修中心,在大夏和安息有其附屬的新寺院。

納縛僧伽藍的運作像一所大學,只接收已經完成學術著述的僧人。它因美得令人瞠目的佛像而聞名。根據當地瑣羅亞斯德教傳統,佛像披覆著奢華的絲綢罩袍,裝飾著大量華麗的寶石。納縛僧伽藍和于闐之間的關係尤為特殊,前者向後者派出眾多教士。根據玄奘記載,那時期的于闐有100多座寺院、5,000多名僧人。

西突厥汗國的衰亡

7世紀中,西突厥人在西突厥斯坦和東突厥斯坦地區的統治開始衰落。首先,突厥人將大夏拱手讓給失給突厥沙希 – 統治犍陀羅的另一支信仰佛教的突厥人。玄奘發現,儘管西突厥人已經於591年在距離喀布爾不遠的加毗建立了一所寺院,犍陀羅的佛教狀況比大夏更糟糕。在開伯爾山口的喀布爾一方,主要寺院那格拉伽藍(位於今天賈拉拉巴德南部)藏有佛陀頭骨舍利,是世界上最尊貴的佛教聖地之一。然而寺院的僧人已經很勢利了,每有朝聖者瞻仰一次頭骨舍利就要繳納一枚金幣。整個地區也沒有佛學中心。

旁遮普一側的僧人只是維持著戒律,對佛教教義理解甚少。例如,在斯瓦特山谷(烏金),玄奘發現多數寺院只是殘跡一片。那些仍然存留的寺院裡,僧人們只是做法事以期得到超自然的神靈保護和法力。學習佛法和參禪的傳統蕩然無存。

稍早的一位中國旅行者宋雲在520年 – 摩笈邏矩羅滅佛的五年後到訪過斯瓦特。他說寺院那時候仍然香火興旺。這位白匈奴統治者顯然在他治下的偏遠地區沒有過分實施其滅佛政策。此後斯瓦特地區佛教寺院的衰落是由於上述兩位中國朝聖者造訪期間的一個世紀中發生的地震和洪水之故。由於山區谷地的貧困和吉爾吉特到東突厥斯坦的商路被切斷,這些寺院幾乎中斷了它們所有的經濟支持以及與其它佛教文化的聯繫。這樣,當地的迷信和薩滿儀式混入了對佛教的理解。

650年,在將喀什噶爾失給中國後,西突厥汗國版圖進一步縮小。中國自618年唐朝建立以來一直不斷擴大版圖。在奪取喀什噶爾前,大唐帝國已經從東突厥人手中得到了蒙古里亞,接著又征服塔里木盆地北緣一線的城邦小國。面臨中國的日益威脅和衰弱的西突厥的無力保護,喀什噶爾和盆地南緣曾經獨立的于闐和平穗臣服於前者。

吐蕃

7世紀下半葉,藏人統一了他們的國家。藏王松贊乾布(統治時期617 – 649年)建立了一個從緬甸北部到唐朝邊境于闐的帝國,其中包括當時只局限在加德滿都谷地的附屬國尼泊爾。帝國建成後,松贊乾布於6世紀40年代將佛教引進吐蕃。然而,佛教只局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也混雜著唐朝、尼泊爾和于闐佛教的諸多因素。隨著藏人的擴張,他們於663年從唐朝手中取得了喀什噶爾,同年,在吉爾吉特和連接吐蕃西部與大夏東部的瓦罕走廊建立了統治。

中央平原印度

很早以來,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在北印度的中央平原和諧共存。自4世紀以來,印度教徒把佛陀視為他們的大神毘濕奴的十大化身之一。在民眾的認識層次上,許多印度教徒把佛教看作他們宗教的另一種形式。第一笈多時代(320 – 500年)的帝王們對印度教寺廟、佛教寺院和雙方的僧侶頻繁資助。他們建造了許多盛行哲學辯論的佛學中心,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現在比哈爾中部的那爛陀。他們也容許其它國家的教徒進入他們治下的聖地朝香。例如,三慕達羅笈多容許斯里蘭卡國王吉祥雲色王(統治時期362 – 409年)在金剛座(蒲甘)(現在的菩提迦耶)建造摩訶寶蒂寺,佛陀就是在該地達到覺悟。

幾乎在整個6世紀,白匈奴統治著犍陀羅和北印度西部。摩笈邏矩羅對寺院的搗毀行為延伸到喀烏莎姆比 – 距離現在北方邦的阿拉哈巴德以西不遠的地方。第二笈多(6世紀下半葉 – 750年)初期的皇帝們努力修復殘跡。然而,玄奘在西行造訪喀烏莎姆比時發現,該地區以西仍然有許多寺院殘痕。但是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一帶)以東的寺院如那爛陀和摩珂菩提寺香火仍然興旺。

伐旦納是笈多王朝最有力的佛教支持者,他的朝廷供奉了那爛陀寺1,000多名僧人。他極其尊崇佛教,據記載,在會見來自中國的僧人玄奘時他按照印度教傳統以頭觸其足以示尊敬。

647年,阿祖那 – 位反對佛教的大臣,推翻伐旦納、遂篡奪了對笈多的統治。阿祖那對來訪的中國朝香者(其實是大唐使團)王玄策對待不恭,並搶劫、殺害了大多使團成員。其中一個僧人 – 很可能是唐太宗(統治時期627 – 650年)的一個使節逃到尼泊爾。在那裡,他向吐蕃贊普松贊乾布求救。後者於641年迎娶了唐朝皇帝的女兒文成公主。在尼泊爾諸侯的幫助下,松贊乾布推翻了阿祖那,重新建立了笈多統治。結果,佛教在北印度繼續享受著尊寵地位。

克什米爾和尼泊爾

克什米爾和尼泊爾的情形恰如北印度,佛教在印度教為主的邦國依然興盛。根據玄奘記載,特別是在當時新興的迦彌郭吒王朝(630 – 856年)開國者的支持下,克什米爾的佛教幾乎完全從摩笈邏矩羅的迫害中恢復過來了。

另一方面,尼泊爾也擺脫了白匈奴的統治。李查維王朝(386 – 750年)的統治者們是佛教堅不可摧的支持者。643年,吐蕃贊普松贊乾布驅逐了尼泊爾篡位者儒那,這使得在吐蕃尋求庇護、覬覦王位的那陵提婆得以復闢。但是,這件事對加德滿都谷地尼泊爾佛教地位影響甚微。因此,松贊乾布迎娶了那陵提婆的女兒赤尊公主以加强两國的聯繫。

總結

7世紀中葉,阿拉伯穆斯林到達中亞時,佛教已經在中亞隨處可見。佛教成為大夏、克什米爾和塔里木盆地最強盛的宗教;佛教在犍陀羅和蒙古里亞受人歡迎但對教義理解水平不高;在吐蕃只是被引進;在粟特剛剛進入復興階段。但是,佛教不是這些地區唯一的宗教。這裡還有瑣羅亞斯德教、印度教、聶斯托里教、猶太教、摩尼教、薩滿教、騰格里崇拜,以及其它土生土長的、沒有組織的信仰體系。在中亞周邊,佛教在中國、尼泊爾、北印度很強盛。在這些地方,佛教徒和道教徒、儒教徒、印度教徒、耆那教徒和平共處。

在阿拉伯穆斯林到達中亞前夕,突厥沙希統治著犍陀羅和大夏,西突厥人控制著粟特和西突厥斯坦北部。藏人擁有喀什噶爾和吉爾吉特,大唐帝國則控制著塔里木盆地其餘地區和蒙古里亞。在大唐帝國的統治中斷的間歇,蒙古里亞東突厥人地區的統治暫時處於真空。

Top